林選泉 發(fā)表于 《中外景觀》 2012/04 第39期
到底我們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?智力大考驗還是解決實際問題?
寫論文就是八股文,緒論、研究目的、意義、文獻綜述、方法框架,基本占據(jù)了論文的一大半,自己的東西倒像是穿在里面的內褲,羞于見人的躲在后面。既然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或是方法,又怎么可能在研究前就有很完備的研究框架、研究路線?或者是很明晰的觀點和態(tài)度?君不見,國內任何搞研究項目一開始就有一大堆表格要填寫,要詳細闡述研究的意義、方法、路線等等……
每個人都是救世主,論文的背景總是“今天快速發(fā)展的城市化帶來城市......的問題?!辈还苁且涣鞫魃踔聊┝鞔髮W的碩士博士論文總是逃不了的怪圈,仿佛通過他這樣研究,中國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。其實拋開了這個學科,真的又有多少能對城市起到一點作用?在自然面前,人還不是渺小如蟻。日本的城市建設比我們先進吧?城市環(huán)境比我們要更優(yōu)越吧?載入吉尼斯紀錄的防洪堤,在海嘯面前還不是一樣不堪一擊?更何況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的“粗淺研究”,一個又一個大多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罷了。
論文寫作就是“天下文章一大抄,看你會抄不會抄”,變換名稱、變換邏輯、變換角度、變換方法只是為了證明是“雞生蛋,還是蛋生雞”的邏輯錯亂,至于現(xiàn)實是怎樣與我無關,我們高高坐在“巨人”的肩膀,“兩耳不聞窗外事”,早已不食人間煙火,于是搞野生動物保護的,巨著寫成了,動物死光了;搞風景區(qū)保護的,巨著還沒成,風景區(qū)已然淪為旅游開發(fā)區(qū),搞城市建設的,不也在城市里年年重復著“建設性的破壞”嗎?
寫論文還有一個“道行”是:不管是工科還是理科,不管是基礎學科還是運用學科,都要用“最難理解的句子”來解釋最簡單的道理,而且還要建立有無數(shù)指標參數(shù)、無數(shù)次方的公式、無數(shù)的理論模型、無數(shù)復雜的圈圈關系圖表來“驗證”研究的科學性。結果就是一場大的智力大考驗。不禁要問,現(xiàn)實問題真的是必須靠這些模式和方程才能解決嗎?這些看似“嚴謹無比”、“科學無比”的公式和模型就一定“科學”嗎?如果是這樣,以中國每年“超英趕美”的速度培養(yǎng)出來的研究生博士生還不早就應該把中國――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(fā)展中國家,這些年遇到的“破事”與“難題”給解決了,但現(xiàn)實呢?十幾年前的一個學科困擾,也一樣出現(xiàn)在十幾年后的論文中,甚至可能是百年后的論文中。
做學問要趕“早”:在國內某個領域只要你論文先寫出來,不管你只是“外文翻譯式”的概念引入,往往能決定你在這個領域研究的地位,大有“占山為王”之勢。至于它有多少價值,有什么用似乎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。這樣造就了多少沒有真才實學只知道空炒理論的所謂“磚家”,實際對中國的問題根本沒有起到半點的解決作用。
做學問就像趕時髦,很多人沒有連續(xù)的長期的研究。因為長期以來,中國人對西方的近乎“膜拜”的不健康心理,同時也是為了在國內學術圈走出一個捷徑,總是追隨著“西方的腳步”,看看外國文獻,做點文獻綜述,盲目跟在老外后面只知道炒炒新概念,閑扯磨牙罷了。可能是“新瓶裝舊酒”也可能只是一時頭腦發(fā)熱的“臆想”。但就為了這些“虛無”的東西,我們卻奉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。同時,老外的概念到了中國,因為缺少約定俗稱的稱謂,于是根據(jù)個人的研究背景、外語水平、認知水平什么樣的翻譯都有,并且還曾長期因為一個翻譯,居然可以搞出兩個專業(yè),而且一個學科內部還分為了兩派,實在是……,行業(yè)中處“弱勢”地位的LA就是“經典案例”。
如今的高校是“工具式人才”培養(yǎng)的基地,是“教育產品”培養(yǎng)基地。而不是獨立人格與個性培養(yǎng)的基地。近十年“高等教育大躍進”不僅是大學生學生的數(shù)量在“躍進”,而且還有高效教師的隊伍。現(xiàn)有體制下,很多處在“教師資歷生態(tài)鏈”中低部的“導師們”還處在努力“攀爬”階段,或者處在生存和競爭的夾縫中,在這堵看不見的“學術圍墻”內,就無法造就“導師”們的從容與寬容,“超然物外”和他們根本就不沾邊,“德高萬眾”更是奢求。學生只是導師有限學識的繼承者,但不是超越者。更可怕的是,導師和導師之間也有門第以及派系之爭,高校也不再是一番凈土。
過去是“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",現(xiàn)在搞不好是”一日為師,千日為奴”,過去的師生關系是摯友與師徒的關系,現(xiàn)在是老板與賣身工的關系或者是男人與女人的關系,甚至可能是領導與下屬的關系,領導高高在上,小員工們卑微的縮于一角。老師不再可以和你就一個觀點或是一個學術問題爭論或是探討。當“導師”變“老板”時,“利潤”變得“高貴”起來,什么研究呀,論文寫作呀,真的,別煩他,先把“老板的工程”做好了再談。
“人格之獨立、精神之自由”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。活在當下,只能夾起尾巴做“偽人”,制造點“文字垃圾”,為不可持續(xù)做出貢獻吧。(林選泉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linxuanquan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林選泉
上海世博會場地公共空間總設計師
2010年度上海榜樣人物
上海浦東建筑設計院都市空間設計所上海選泉建筑景觀規(guī)劃設計有限公司 |